转调的方法_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雀|徐伸原文及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8-08-11 点击:

  【作品简介】

 

  《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雀》由徐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叙写客中恋旧的一首词。写法很有特色。破题“闷来弹雀”,显出青春少年的活泼。“弹雀”为排闷,但“搅碎”“花影”却更增其烦恼。“但怪得”又转出人瘦发白的痛楚。过变“重省”转写异地爱人对“我”的思念。“马蹄”两句推测爱人心理活动;“门闭”“芳景”想像伊人的处境;“空伫立”三句想像爱人思“我”之情形。全词上下阕虚实互现,将两地思念的深情厚爱表现得具体、生动。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雀①》

 

  作者:徐伸

 

  闷来弹雀,又搅破、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②,如今潘鬓③,怎堪临境?

 

  重省。别来泪滴,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④,长托春酲未醒⑤。雁翼不来,马蹄轻驻,门闭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日静。

 

  【此词的另一个版本】: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

 

  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料为有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注释】

 

  ①转调二郎神:唐教坊曲名。

 

  ②沈腰:指消瘦而腰围变小。

 

  ③潘鬓:潘岳《秋兴赋》:“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颌。”言斑白鬓须上接帽子,白发飘飘直垂下马。

 

  ④慵起:懒起。

 

  ⑤酲(chéng):喝醉酒神志不清。

 

  【讲解】

 

  此词以真挚的情感,倾诉了作者对侍妾的一往情深。词之上片实写作者怀人,下片设想侍妾怀己,这一结构,不仅使思念者与被思念者更加接近,相互映衬下情感的力度、深度愈大,而且虚实相间,增加了可读性。表情达意方面,此词采用层层翻入法,将缠绵而复杂的情感抒写得委婉细腻,入木三分,荡气回肠。 起首三句,强烈地突出了作者深挚的怀人之情。勾勒出侍妾去后词人愈思念愈绝望的痛苦心境。“漫试”三句,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同侍妾日常相处时的绵绵情意,反映了作者由于失掉她而动辄生愁、如之奈何的苦楚。“新来多病”,一方面承以上各句,说无休无止的苦苦思念使词人积忧成疾,另一方面又启以下三句,说昔日的消瘦(沈腰)依然,如今的发白(潘鬓)新添,以至于“怎堪临镜”——因怀念别人而生病,致使形态容颜都变了样子,自然都是感情真挚的表现。

 

  词的下片,转从侍妾怀己方面抒情。过片三句是当时诀别,她的痛泪洒罗衫,想是至今还没有干。

 

  以下三句,又再悬想而今,她为了恋念词人的缘故,成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几句用细节和情态的描写,勾画了一个相思女子的形象。其中“长托春酲未醒”一句最妙“:分明是”为我厌厌“,可是不能吐露,只能”长托春酲未醒“用春来病酒的理由来掩饰。这种欲说还休爱情,同样是最炽烈最痛苦的。再说,既然托辞”春酲“,则侍妾借酒消愁的情状亦可知。”雁足“以下三句写女主人公对会面的希望而又失望的心情:”雁足不来“说信也没有,”马蹄难驻“说人也不来。门庭寂寂,芳景如斯,空生怅望而已。

 

  综上,词之上片写作者怀人,情绪是绝望的,所以他连报喜的灵鹊也弹驱;下片写侍妾怀己,却仍有无穷的痴想,因而尽管“雁足不来,马蹄难驻”,女主人公却依旧“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上片的绝望之情与下片的痴想,从不同侧面抒写了主人公对伊人的一往情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词虚实结合,想象丰富,结构严整,文笔生动,情感深挚,表现技巧高超,把怀人的情绪表达得感人至深,爱情词、怀人词中堪称佳作。

 

  【赏析】

 

  作者徐伸,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宋徽宗政和初年,以知音律,为太常典乐,出知常州。他是倚声填词的行家,有《青山乐府》,词多杂调,不传于世,唯以此《转调二郎神》闻名天下。《全宋词》于《乐府雅词拾遗》转录此篇,植字每多有异,今择善而从。词人有一侍妾,“为正室不容逐去”(事见王明清《挥麈余话》),作此词怀念其爱妾,抒写了真挚的感情。

 

  上片从“弹鹊”写起,写出侍妾被迫离去后,词人因相思、怀念而起的忧闷心理。据民间传说,喜鹊是传报喜讯的,现在爱妾已一去不返,在词人心目中再无喜讯可报,可是那喜鹊偏偏叽叽喳喳,叫个不休,词人在忧闷中乃有弹鹊之举。这一迁怒于鸟的行动,本来是为了发泄心头的烦恼,求得一时的痛快,不料想“又搅碎一帘花影”,触景生情,又徒添花落人去的伤感。“漫思”以下三句说,春天到了,试穿春衫,本来是令人高兴的事,但是现在爱妾不在身边,情况不一样了:词人随意地试穿一下春衣,就想到爱妾那一双纤嫩的手,是那一双纤嫩的手给自己缝衣、试衣、熏衣,直到熏炉(金猊)内的香料燃烬变冷。(“熏彻金猊烬冷”,也暗示人去屋空,温馨日子一去不回,眼下变得冷冷清清了。)总之,弹鹊也好,试衣也好,爱妾离去以后的一切消愁解闷的活动,都反增添了愁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动辄生愁,由愁加病,病又加愁,愁病交加,使人消瘦,这是怎样一种刻骨的相思啊!紧接“新来多病”,引出下文:“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沈腰,《南史•沈约传》载,沈约陈情,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以“沈腰”为腰围减损的代称,亦可泛指人的消瘦。潘鬓,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又《秋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兮。”后即以“潘鬓”作为鬓发斑白的代词。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徐伸词取以上典故,接上文“多病”,感叹自己旧日的腰围减损,今日的鬓发斑白,又怎能经得对镜自照呢?都是写相思之深,之苦。正如柳永《蝶恋花》词所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下片词人想象爱妾也在思念自己,而且始终带着忧伤和希望,久久地等待着自己。换头以“重省”这样一个两字短句,引出对别时情景的回忆。“别时泪湿,罗衣犹凝。”分别时爱妾伤情,泪湿罗衣,想必至今还凝结着泪痕。“料为我厌厌”以下开始想象,料想她为了思恋我的缘故,精神萎颓,象病了似的,太阳升得老高,还懒得起床;幽愁暗恨交织在胸,无法向人诉说,只好借酒浇愁,并把一切病愁慷懒都托故于春饮醉酒未醒。病在心底,有苦难言;情爱之深,刻骨铭心。她日夜等待着我的消息,可是始终不见传递书信的鸿雁到来;又希望我能出现在她的身边,可是也终究看不到有马蹄在门前驻留。庭院冷落,空寂无人;墙门紧闭,掩藏满院春景。她空空地等待着我,久久地站立凝望;整天地倚依着庭院内的栏干,把所有的栏干都靠遍了;春夏日长,从早到晚地等待、盼望,周围一片空寂,连人声都听不到一点。最后三句写怀望的情景。

 

  这首词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描写真切,用笔细腻,善于捕捉典型的场景和生活细节,用以传情,充分发挥了形象思维的特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境界,因此感人至深。如结末“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已经成为词中名句,以景传情,以情感人,其艺术魅力历千年而不衰。

 

  【作者介绍】

 

  徐伸,字干臣,三衢(今浙江衢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政和初前后在世。政和初,以知音律为太常典乐。出知常州。善词,著有《青山乐府》一卷,已佚。词存《转调二郎神》一首,见《乐府雅词·拾遗上》。

 

转调的方法_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雀|徐伸原文及翻译赏析

http://m.biosite.cn/content/88/26474-1.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