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落平沙曲谱】苏武慢·雁落平沙|蔡伸|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8-08-11 点击:

  【作品简介】

 

  《苏武慢·雁落平沙》由蔡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作者入燕途中的思家之作。上阕前几句写景。“年华将晚”,“佳人何处”,感叹美人迟暮,为全篇主旨。“片帆千里”,极写羁旅之苦。下阕写相思。写信、弹琴寄恨,都不减相思。“两地”、“一尊”又一对句,写出借酒浇愁的幽恨。最后只得借风吹干眼泪,痛苦达到极点。这首词层层递进,依次抒写离愁别恨,缠绵悱恻,颇令读者感怀。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苏武慢·雁落平沙》

 

  作者:蔡伸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①,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②,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③。书盈锦轴④,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注释】

 

  ①烟笼寒水: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②邃馆:深院。

 

  ③桃花人面:用唐诗人崔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句意。

 

  ④书盈锦铀:用苏蕙织锦回文诗事。见柳永《曲玉管》注。

 

  ⑤金徽:金饰的琴徵。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翻译1】

 

  几只大雁落在平旷的沙洲,凄寒的江面上烟雾迷漫,古营垒那边呜咽的胡笳声,也渐渐地悠然而断。远山起伏,黑魆魆地时隐时显;枯叶在秋风中飘落翻转;天边的几只昏鸦在往来回旋。黄昏里,楼上也是孤寂凄凉,忽又见江面上,千里迢迢漂回来一片孤帆,年华将我推向老年。仰望长空,碧云飘浮,暮色朦胧,此时此刻,不知美人今在何处?关山阻隔,云水迢迢,就是在梦魂中也离她那么遥远!

 

  回想起旧时的欢乐,朱红的大门,深深的庭院,小巧别致的花园里,香气扑鼻的小径上,我至今还能记起她美丽的容颜。纵然是写满丝绢拨断琴弦,也难以倾诉内心的幽怨。这两地相思的凄苦,一樽美酒怎能排遣?我已经把栏杆倚遍。久久地滞留在楼上,任凭那萧瑟西风,吹干了我的泪眼。

 

  【翻译2】

 

  大雁落在平坦的沙岸,寒江上烟雾一片。古垒中,胡笳声一声声远远听来。青山朦胧,落叶萧萧,暮色苍茫的天际,几处昏鸦在纷飞。楼头之上黄昏,看见一片片云彩,船儿尚有千里途程,到京时年末。空垒上碧云遮掩,佳人啊,此时你在哪边?我的梦中都与你相距遥远无限。回忆我们过去相识的欢乐,在那朱红色 楼馆,小园香径上百花开放,我难忘你那桃花般的美丽容颜。我深深地懂得,你也是在把我思念。你在织锦上写满了回文式的情书,将幽怨付于琴弦,但也无法诉尽内心的伤感。我们分处两地,同时愁思绵绵。酒并无法消愁。我又独自来到楼上,扶着那高高的栏杆,任凭那无情的秋风,将我一双泪眼吹干。

 

  【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伤别,而从荒秋暮景说起。前三句说的是雁阵掠过,飞落沙滩;秋水生寒,烟霭笼在水上。古垒上,胡笳悲鸣,渐渐地,连这呜咽之声也沉寂了。蔡词中不说“鸣笳声起”,而说“鸣笳声断”,这么描写更显得冷寂荒凉。开端数句,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从“古垒鸣笳”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动乱时代的气息(作者是北宋末南宋初人)。这种气息,为下文所写的伤离怨别提供了特殊背景,同时也更增添了悲怆意味。

 

  接着,在对荒凉山水的描写中,词人进一步增添感情的成分。山色有无,暗示着归途遥远,这句词化用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黄叶萧萧,顿觉秋思难以排解,第五句与末句“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前后呼应。天边的夕阳余辉,映照着点点寒鸦纷纷乱乱,飞归林中。以上数句,萧瑟的秋景中意寓着客况凄凉、乡思暗生之意,读之令人已觉其可有人,呼之欲出了。至“楼上黄昏”四字,词人才点出残照当楼之时楼上凝神姚望之人。这表明上边所写整个秋日暮景都是映在这人眼中的景象,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黄昏”二字,有黯然神伤的意味,也就是所谓“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畤《清平乐》)而这时收入眼底的,偏偏又是“片帆千里归程”。从落雁、昏鸦,写到归舟,思归的主旨更加明显了。时值暮秋,“年华将晚”,人们都离开这荒凉的地方,驾舟归去;而自己昵,至今欲归未得。“年华将晚”,这四字之中蕴含悲老大、伤迟暮之意。前有“青山隐隐”,这里又加上“片帆千里归程”,境界寥阔,把人的思绪引向远方。而“片帆”之小与“千里”之遥对比,更显示出此地的荒远和思归心切。“年华将晚”,则加深了思归的紧迫感。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三句,化用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融合无间,犹如灭去针线痕迹,有妙手偶得之感。《楚辞》:“与佳期佳兮夕张”,傍晚,应该是有情人相会之时,然而,暮云已合,伊人何在?“梦魂俱远”,更透过一层,使人感到,关隘山峦阻隔,云水迢迢,即便连梦中也难相会,这就把思归的主题进一步具体化了。

 

  下片转入对“旧游”的回忆。“邃馆朱扉”、“小园香径”、“桃花人面”,这是脑海中浮现的几个难忘的特写镜头,其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氛,也暗含着对方的身份和词人生活的往事。春光美好,桃花明亮,人面生辉,那记忆中的美好时光,与眼前的秋风败叶、古垒哀笳的萧索环境,成了鲜明的对比。失去的,常常愈觉可贵,尤其是在孤独苦闷之时。在自己已觉难耐,更何况对方——久别后的弱女子呢?下文紧接“尚想桃花人面”,句断意不断,从对方着笔,写女方对自己的思念。“锦轴”、“金徽”、“寸心幽怨”,这纤细笔触,皆从女方着笔。锦轴,化用苏蕙回文诗典故。金徽,以琴面标志音位的徽代指琴。这锦中字,琴中音,总道不出别恨。而“寸心”虽小,其中幽怨竟非盈轴之书与满琴之恨所能言尽,相思之苦可以想见。

 

  下文拉回到眼前,并归结到双方合写。书、琴皆难排解忧愁,那么这“两地离愁”,只有用“一尊芳酒”去解。然而离愁何其重,尊酒何其轻,岂能解得?

 

  二者对比,造成反衬的效果,更显出离愁之深。在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人只有丢下酒杯,无限凄凉地独倚危栏,徘徊楼头。归也不能归,住又以何处住?愁肠百转,禁潸然泪下。“凭仗西风,吹干泪眼”八字,酸楚之极。“吹干泪眼”,足见独立之久:“凭仗西风”,只因为无人慰藉,只有西风为之拭泪。辛弃疾词云:“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而他则是自家流泪自家拭,甚至连自己也不想去拭,一直等到被清冷的西风吹干。读之使令更感悲矣!

 

  此词抒情真切,铺叙委婉,颇有柳七风味。发本词开头就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相似。全词由凄凉转为缠绵、悲婉,紧着又转入悲怆,以变徽之音收结,留下了那个纷乱时代的痕迹,这一点又与柳词有异。一结未经人道,独辟蹊径,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顿使全词生色。唯朱敦儒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仿佛有相似之处。

 

  【作者介绍】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蔡伸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 存词175首。

 

【雁落平沙曲谱】苏武慢·雁落平沙|蔡伸|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http://m.biosite.cn/content/88/26473-1.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