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微博_济群法师佛学禅语经典语录大全摘抄

发布时间:2018-08-12 点击:

 济群法师佛学禅语经典语录大全摘抄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济群法师心念篇禅语20句

 

  1、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2、众生行为的差别,构成了这个世界,包括精神和物质的两个方面。

 

  3、要想摆脱人生的痛苦,首先对世界要正确地透视,树立人生的正见。

 

  4、人们对物质现象的认识,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通过颜色来认识,一是通过形象来认识。

 

  5、“但是虚妄诸法集起”。这是佛法对心的一种特有的认识。

 

  6、佛陀说,,“但是虚妄,诸法集起”,心是虚妄的。

 

  7、虚妄,指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从佛法的智慧来透视,都属于虚妄,因为是妄想构成的。所以,世界是妄想的产物。

 

  8、佛法所说的妄想,跟平常人们所理解的妄想不太一样。

 

  9、佛法认为,凡是不能够认识真实的、通达真实的想法,跟真理不相符合的想法,都称为妄想。

 

  10、这个世界是妄想的世界,因为众生的妄想千差万别,所以才造出千差万别的世界。

 

  11、生命的可塑性很强,它完全靠我们去塑造,不是固定不变。

 

  12、一个人学习了佛法之后,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扬弃错误的想法,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生命自然得到净化。

 

  13、如果不学佛法,在错误的观念指导下,干种种坏事,生命就会越来越堕落。

 

  14、生命是“诸法集起”,是缘起的,是因缘所生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它是无始无终的相似相续,所以“毕竟无主,无我我所”,没有一个主宰。

 

  15、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生活,那他就会给他的心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他就会活在一个很平静的心态中。

 

  16、如果一天到晚攀缘、妄想、执着,想通过念几句阿弥陀佛使心态得到平静,那是不可能的,那是在做梦!

 

  17、想拥有一种良好的心境,就得修行。

 

  18、心态并不是这样,心态不是孤立的,心态不能离开条件,不能离开经验。离开了经验,思维将是一片空白。

 

  19、心态的无常变化,说明这不是常一不变的,所以说无主、无我、无我所。

 

  20、佛法用缘起的智慧去观照宇宙人生,发现了既没有什么神在主宰着宇宙,也没有什么灵魂在主宰着有情的生命,所以佛教讲“毕竟无主、无我、无我所”。

 

  济群法师佛论篇禅语20句

 

  1、佛法,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更不赞同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的主张。

 

  2、佛陀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一个当机者。有的经典以舍利弗为当机者,有的经典以须菩提为当机者。

 

  3、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4、佛法把世界分为两类: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

 

  5、心想异故,造业亦异。

 

  6、世界的差别根源是什么?谁决定世界的差别呢?在佛法看来,它既不是神决定的,也不是别的东西决定的,更不是偶然的,它是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

 

  7、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8、世界的一切差别,都是由于心念的差别。

 

  9、平常有这样一句话:人心如面。每个人的面孔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每一个人心中的想法不一样。

 

  10、因为心有种种差别,所以显现出来的世界才有种种差别。

 

  11、学佛跟不学佛的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心念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对佛法感兴趣,有的人对佛法不感兴趣。

 

  12、世界的差别,是根源于人类心念的差别。

 

  13、有情的行为,佛教把它区分为三种: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无记的行为。

 

  14、生命是无尽延续的,除了今生今世,还有前生、前生、更前生……

 

  15、生命中有许多经验是无始以来的积累,而这些经验又会影响着未来的生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业力。

 

  16、业力,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续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7、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18、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19、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地造业,业力也就没完没了地推动着有情去招感生死果报。所以,只要有业力,就有生死。

 

  20、佛教认为:心的存在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心与物是相互依赖地存在。

 

  济群法师念佛篇禅语20句

 

  1、真正净土法门的修行,也很重视经教的学习。

 

  2、不闻思经教也就没有正见,没有佛法的智慧去观照、去指导你的人生,这样一来,你的修行还能相应吗?

 

  3、真正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万缘放下。

 

  4、我们之所以放不下,就是因为很多事情看不透,对很多事情太在乎了,太执着了,因而在念佛的过程中,自然难以相应,烦恼妄想无穷无尽。

 

  5、许多修净土法门的人,只求个人往生,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众生,心发得非常的小。

 

  6、修净土法门的人要多读一读《普贤行愿品》,可以扩展你的心量。

 

  7、因为一个人的修行,一天到晚只想着自己,你的心量会越修越狭窄。所以,很多人虽然也修行,但烦恼妄想依然特别多。

 

  8、一个人发心大,心胸就开阔,将来的成就就大。

 

  9、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人,往往只注重一句阿弥陀佛,而忽略了日常生活的修行。

 

  10、修行是对生命整体的改造,而不是片面的。

 

  11、念佛只是修行的一个方面,在八正道中有一个正念,念佛仅仅是正念。

 

  12、修行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修行是对自我生命的改造,只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有资格往生西方净土。

 

  13、良好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有正见,对宇宙人生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人生的因果,人生的无常,人生的缘起。正念的树立以正见为基础。

 

  14、正思维的意义有二:一是志向;二是思考、考察。用佛法的智慧去思考人生的一切。

 

  15、志向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往生品位的高低。

 

  16、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是认识上的错误造成的,正思维能使我们如实地观照人生。

 

  17、命,是谋生的手段,对于一般没有学佛的人来说,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都属于正当的。

 

  18、学佛的人,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深信因果,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造下许多罪业。

 

  19、真正的修行不仅仅是念佛,最重要的还在于生活当中的修行。

 

  20、一个人念佛要相应,就要有前面这些基础:要有正见的基础,正思维的基础,正当的谋生手段的基础。

 

  济群法师学佛篇禅语20句

 

  1、从学佛到成佛的这一过程,在佛教里有时称为五乘,有时叫三士道。

 

  2、我们学习佛法,也要通过某个法门的修学,才能从学佛的开始,最终达到成佛的目的;才能从生死的此岸,最终达到涅槃的彼岸。

 

  3、五乘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4、一个人想来世继续做人或升天,有人天乘的法门;一个人要想解脱烦恼,成为阿罗汉,有声闻乘法门;一个人要想成佛,普度一切众生,不忍心自己一个人脱离苦海,那么就是菩萨乘的发心。

 

  5、三乘的修行虽然趋向不同的结果,但它却是成佛的不同阶段。

 

  6、对于三士道或五乘,平常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总把三者脱离开来,修人天乘的人只知道修人天乘。

 

  7、三士道就象一栋三层楼一样,下士道是第一层楼,中士道是第二层楼,上士道是第三层楼。

 

  8、学佛,先要做好人天的德行,学会做好一个人,从修五戒十善做起,然后才有资格修中士道,乃至上士道。

 

  9、假如没有人天乘、声闻乘的基础,大乘的修行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10、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五戒十善的修行,所以打起坐来,心总是静不下来,这是由于缺乏正当的合理的生活,从而造成修行的困难。

 

  11、修净土宗的,未必都是大乘,甚至可以说多数是小乘。

 

  12、一个人是大乘抑是小乘,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发心。

 

  13、你发的是菩提心,还是出离心呢?假若你发的是出离心,这是小乘的发心;假若你发菩提心,那才是大乘的发心,才能称得上大乘行者。

 

  14、禅宗是大乘法门,禅宗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最高峰,禅宗是隋唐八大宗派顶上的一颗明珠,是至高无上的,在修行上非常特殊。

 

  15、禅宗虽然很殊胜,但修禅宗的人未必都是大乘。

 

  16、有些人修禅宗,只注重个人的生死,不管众生的死活。这种发心,显然属于小乘的发心。

 

  17、区别大乘和小乘的关键在发心上,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首先要看你的发心。

 

  18、发菩提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大乘。发出离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声闻乘。

 

  19、学习佛法,发心非常重要。现在学习佛法的人,很多人发的是出离心。

 

  20、在佛法的学修上,虽然学的是大乘,但在发心上,基本上都偏于小乘。学的是大乘,而发心却是小乘,这是学习和发心上的脱节。

 

  济群法师修行篇禅语20句

 

  1、我们如果来世想做人或升天,就得修五戒十善。

 

  2、我们为了成就人天果报,就要持五戒,修十善。只有这样,来生才能继续做人,或者升天。

 

  3、人道在修学佛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六道里面,天道比人道有情福报大。

 

  4、佛教跟其它宗教不一样,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是以天堂为归宿,认为天堂是最理想的去处,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天堂。

 

  5、佛法从通达真理、成就解脱自由的角度,认为天堂不好,人间才是最好的。

 

  6、人间有苦有乐,人由于能够感受许多的痛苦,才想尽办法改造自己,认识世界,改善生存环境,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过得快乐。

 

  7、人类文化和文明,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善世界整个过程的结晶。

 

  8、天上的人不懂得修行,也就不会成佛。释迦牟尼佛是在人间修行成佛的。

 

  9、人道是六道中的枢纽,一个人升天、下地狱,或当畜生,都是以人为中转站的。所以,把握好人身,如何利用得到的人身,好好的修行,为改善未来的生命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

 

  10、十善,是作为人所应有的道德。就是说,作为人,应该有人的道德。

 

  11、佛法认为,一个人要做得像个人样,符合人的道德标准,就要遵守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12、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

 

  13、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因为,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地做人,来生才有资格继续做人。

 

  14、如果这一生你已经得到了人生,而不好好地做人了,就会失去做人的资格,来生就不能再做人了。

 

  15、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

 

  16、贪、嗔、痴是人类社会一切不安定的根源,只要人类存在着贪、嗔、痴,人类社会就不得安宁。

 

  17、要想改善社会,首先要改善人心,不能光从社会制度下手。

 

  18、一个人只有经过对自我生命的改造,对贪嗔痴的改造之后,才能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反之,假若我们没有修身的基础,既使家庭事业有成,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很糟糕的。

 

  19、人类想要建立安定的社会,就得奉行十善。

 

  20、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奉行五戒十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就是人间净土,就是太平盛世了。

 

  济群法师因果篇禅语20句

 

  1、有人说:人与人都是一样的,差不了多少。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

 

  2、有的人生命素质很高,有的人生命素质很低。因为,人毕竟还是存在天赋的问题。

 

  3、生命素质高的人生下来就不平凡;而生命素质低的人一时也很难提高。

 

  4、佛法把有情生命分为十个层次,叫十法界。

 

  5、十法界的内容,包括六凡四圣。

 

  6、六凡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四圣指:佛、菩萨、缘觉、声闻。

 

  7、十法界代表有情生命的十个层次,假如我们不断地学习佛法、修行,不断地扬弃生命中的不健康因素,生命层次就会得到不断提升,乃至成为佛、菩萨。

 

  8、如果不懂佛法,对人生缺乏正确的观念,一天到晚培养自己的贪嗔痴,生命层次就会越来越低,将来下地狱、当畜生,或成为蚂蚁、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生命层次有高低,但生命并非一成不变。

 

  9、佛法认为,生命是无常的,是缘起的,生命是可以改造的。

 

  10、佛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因果支配下而发生、存在或消失的。

 

  11、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偶然的。

 

  12、看似偶然,其实并不偶然。也就是说,人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因果。

 

  13、从十法界众生来说,成佛有成佛的因果,升天有升天的因果,做人有做人的因果,当畜生有当畜生的因果。六道或四圣,都有它的因果,不是没有因果的。

 

  14、佛经上说:“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然的释迦。”

 

  15、因为命运不同,各人的因果也不一样。

 

  16、不相信因果的人,就会怨天尤人。相反,明白了因果道理,就会知道“各有因缘莫羡人”。

 

  17、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果,不必去羡慕他人。

 

  18、命运可以由自己来改造,因为人生是无常的。

 

  19、世间的许多荣耀,都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

 

  20、一个贫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终有飞黄腾达的时候。我们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无常的道理,就会懂得了如何设计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人生。

 

  济群法师善恶篇禅语20句

 

  1、 相信有善有恶。人的行为有善有恶。

 

  2、在不同人的眼里,站在不同的立场,善恶的标准也就不一样。

 

  3、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于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很难正确地认识。

 

  4、相信有业有报。业是一种行为,主要有善、恶两种。

 

  5、一旦做了善行或恶行,将来都会有结果的。

 

  6、一般人由于“近视眼”的关系(这种近视不是眼睛的近视,而是认识的近视、智慧的近视),往往认为:干好事,干完就结束了;干坏事,只要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干完也就完了。

 

  7、佛法认为:一个人做了善的行为,或者不善的行为,将来都会有结果的。

 

  8、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9、当一个人干了好事,或干了坏事之后,心里就会留下一种影像。

 

  10、干坏事的人一天到晚不得安宁,干好事的人心安理得。

 

  11、当一个人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这种行为会折射成影子,回归到自身的思维里,佛法把它叫做种子。

 

  12、当我们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就种下了善的或恶的种子。

 

  13、善恶的行为还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

 

  14、人的一生,仅仅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断。

 

  15、生命象铁链一样,一环套着一环,人的一生一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跟一个人的前生及未来生命有关系;这个环节还会影响到生命未来的发展。

 

  16、生命像流水,人的一生犹如流水中溅起的一片浪花,浪花是短暂的,但生命的洪流,却永无止尽地在延续。

 

  17、生命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18、生命的延续不是一成不变,命运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心念和行为。

 

  19、假如一个人观念正确,注重止恶行善的修养,生命就会得到升华。

 

  20、观念错误,贪婪无耻,无恶不作,生命就会逐渐堕落。

 

济群法师微博_济群法师佛学禅语经典语录大全摘抄

http://m.biosite.cn/content/69/26507-1.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