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被罚20亿]读冯小刚的不省心读有感
发布时间:2018-02-26 点击:
发布时间:2018-02-26 点击:
《不省心》读后感(一)
在这本《不省心》中,冯小刚以幽默和犀利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近年来让他深感“不省心”的事。过省心的日子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省心的事总是一件接着一件。围绕着这一主题,书中写了很多对当下热点时事的酷辣点评。比如,现在电视和报纸大量使用“屌丝”一词,冯小刚认为这个词绝不含褒义,而是对境遇不堪者的蔑称。至于那些喜欢自称屌丝的人,冯小刚则毫不留情地称其为“脑残”。在书中,冯小刚还记录了太太徐帆以及葛优、姜文、陈道明等若干朋友的诸多趣事。对于太太徐帆,冯小刚坦言,虽然徐老师对自己管理严格,但“娶了她我三生有幸”。另外,书中也写了葛优的“小富即安”,写了陈道明“吃眼前亏也绝不低头”等等;导演当然离不开电影。在书中,冯小刚也透露了很多电影拍摄时不为人知的内幕故事……这的确是本值得读一读的书,能让我们在品味冯氏幽默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个真实的冯小刚。
冯小刚其实是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 “毫无征兆地醒了,走上阳台看风平浪静的黎明,海湾静如湖水,一半腾起雾一半是透彻的晨曦。因为近在咫尺,我想到若海啸发生在劫难逃,由此想到一切灾祸,想到瞬间失去双亲幸存下来的孩子,心有说不出的难过,路还那么长,谁陪他往下走?注定了一世的冷清和孤独。想至此,满脸泪,心情一落千丈。”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冯小刚诗人般的悲天悯人。“每到秋天临近,我就会变得惆怅,原因很简单,西红柿的季节过去了。”在书中,冯小刚回忆了小时候对西红柿这一平凡菜蔬的“痴情不改”,也是对那些逝去的纯真年代的眷恋,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叹。
书中语言极具调侃性,读后感觉轻松有趣,又不失回味。原本都是些不省心的事,到了冯小刚那儿,竟也能娓娓道来,偶尔还能逗大家开心一笑,可见冯小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不省心》读后感(二)
周日,从北京坐城际去天津武清看妈妈,在南站候车的时候,买了本冯小刚导演的《不省心》,很快就读完了,这是本有意思的书。
冯导的这本书与众不同,我试着说两点,一是干净利落,前头没有序,后头没有跋,上来就说正事,让读者读起来很省心,直奔主题,废话少说的书现在很少见;二是篇篇实话,这本书内容上不成体系,看起来好像是冯导博客(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博客)内容的一个整理版,或者冯导因时、因事、因景、因人有感而发的日记摘录,或叫随笔。其中一段一段的内容真实耐看,没有人云亦云,也没有 “大锅话”,是冯导的独家产品,虽然期间不乏都城俚语,但总体来说话粗理不粗。
摘抄几段文字,言为心声,可以窥见真实犀利的冯导,“冯氏幽默”更是可见一斑:
“我更年期已经过了,现在是老年痴呆。编瞎话脑子已经不够用了,说实话省心。”
“徐老师(夫人徐帆)不仅戏演的好,抓管理也很有一套。通常来说,抓大放小,疏而不漏。看上去,人权、民主气氛都有,实际上是内紧外松,发现问题绝不手软。也就是说,徐老师可以不开枪,还可以往炮楼下面扔水果糖,但你得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是在徐老师的机关枪的射程之内的。”
“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这是平衡。也让厌恶我的人有的放矢的出口恶气。再者即便治愈,我也变不成吕布、黄晓明,顶多就一个不用打底色的杜月笙。”
“现而今55岁,对于可预见的未来,那些抱负那些承诺突然变得像镣铐一样的沉重。我居然盼着一觉醒来年华已逝,像快进的录像带,略过剧情,直接到尘埃落定。没戏了也彻底省心了。”
“幻想赚了钱建一养老院,把最好的10个老哥们儿聚一块,吃喝玩乐追思会我全包了。后来发现10个打不住,怎么也得30个。为了让老哥几个保持必要的尊严:一人怎么也得住100平方米,100平方米公共配套,总共得60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万元计,得1亿8千万,这还不算雇人伺候看病医疗的费用。为这事我失眠了,还得玩命干。”
“我这么让人不省心的一主儿,也能全须全尾,平平安安地活到现在,老天爷真是厚道了。”
确实,每个平平安安活着的人都应该心怀感谢,至少感谢那些给我们快乐的人,包括冯导。
《不省心》读后感(三)
读开头一章倒还有点小惊喜,跟他的贺岁喜剧一样,某些调侃令人捧腹。然越往后翻越失望,拼凑成书的痕迹严重,似乎就是平常微薄里各种感慨汇总起来的,点评亲朋、点评时事以及泄露一点拍电影时的内幕,其中诸多内容早已在娱乐新闻中见识过了。
其实名人越把自己说得有草根阶层的嗜好越容易令粉丝们产生认同感,若再能适当调侃自己,更足证内心强大、气度恢宏。一个不端着不拿着不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名人才有资格成为名人中的精英,这不是一个刚出道的人可以做到的,非在一个行当里经过多年的历练不可。
读这样的书,好处是既不费脑子也不费时间,且偶有小快乐。不好处则是笑过之后值得回味的东西不多,与翻八卦杂志基本没分别。所以,整本书看完,只两句话让我琢磨了一阵子,——当然,挑出这两句话完全与个人心境有关。
其一,冯小刚说,“穷人家的孩子发了财也学不会享福”,这话用他自己身上都未必合适,他一年打高尔夫的消费岂是穷人家孩子能够消受的?而且,暴发户们又有哪个不是之前的穷人呢?因此,这事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成长烙印的问题,有些被标榜为上流消费的东西,他已经很难从中得到消费的快乐了。人家就好两口红烧肉,你再怎么说有害健康也是没用的。
其二,冯小刚说“只要没野心不思进去不想做事就不用求人,”对他而言,可能做事就意味着拍新的电影,自然有若干求人处。所以,此话只有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则要看一个人如何定义所谓的“进取“与”“做事”,若打上世俗功利的标签,不求人自是万万不能,若仅为修身养性提升个人品质,求人又有何用?
http://m.biosite.cn/show/24/22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