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买卖|被买卖的女孩,莆田“阿乐”寻亲

发布时间:2019-02-13 点击:

        6月9日,福建莆田,爱珍(左)和陈树芬(化名)在海边相拥。都是养女,命运却各不相同。爱珍从小得到养父母的宠爱,在丈夫的帮助下经营一家花店,而陈树芬在七岁那年被离婚的生父卖掉,来到养父家,成了童养媳,最后嫁给精神有问题的哥哥。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福建长乐有上万女婴被“媒婆”从生父母手上抱走,流落到莆田、仙游等地。这群“多出来”的女孩如掷骰子般踏上了各自的命途。

        2018年6月4日,福建仙游盖尾镇,曾参与过女婴买卖的“媒婆”李燕兰(化名)回忆,当年像她一样从长乐抱走女婴的人都会聚集在莆田郊尾车站寻找养家。她每找到一个养家,就能得到5元钱的报酬。她并不为参与女婴买卖感到后悔,认为长乐的生活太苦了,将女婴送往莆田,她们才有活下去的机会。直到1993年,仍有女婴从她手里被送往莆田。这种现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上万女婴,刚出生不久就被长乐父母送走,经数度转手最终流落莆田,被当地人蔑称为“阿乐”。

        运气好的“阿乐”被养父母当作亲骨肉对待,运气差则沦为奴仆。作为寄存在家族里的外人,她们失去血缘的保护,往往成为家族的出气筒,从小承担繁重的家务活,受教育程度低下。随着年龄渐长,“阿乐”们寻亲的愿望越发迫切。在茫茫人海里竭力打捞,有人出于好奇,有人索求物质,还有人希望彻底摆脱“养女”身份的桎梏,挽救自己余下的人生。图为寻亲组织在福建福清市做宣传,张贴的海报吸引了村民围观。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老人上前询问如何找回送出去的女儿。

        2018年6月10日,福建福清市,“寻亲帮帮团”的志愿者林阿姨在大雨中固定寻亲的宣传横幅。为了鼓励更多有寻亲意愿的人,特别是父母,参与DNA比对,以提高成功几率,志愿者们时常下乡宣传。相比养女们寻亲的热切,通过DNA比对来寻亲的父母要少得多,如“89年寻亲”群里,养女多达400人,而父母只有不到30个。林阿姨已寻女30多年,她心疼这些养女,与她们关系紧密,听她们诉苦,带着她们在长乐寻亲。

g买卖|被买卖的女孩,莆田“阿乐”寻亲

http://m.biosite.cn/show/16/35360-1.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