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苏轼]洞仙歌·雪云散尽|李元膺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8-08-06 点击:
发布时间:2018-08-06 点击:
【作品简介】
《洞仙歌·雪云散尽》由李元膺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咏春之作,极力赞美春光,上阕写冬雪后放晴,杨柳绿绽,表示对人类的友好;梅花提醒人们及早探春,莫留遗憾,向人们送来微笑。柳与梅极具人情味,乃是由于作者对它们的深爱并由此展开下阕。“小艳”指柳,它虽不艳丽,却格外醒目。“到清明”三句,以“百花”在清明时盛开后即凋残、春已过去一半的事实,反衬柳梅独占春天前半的荣耀,并引发出结尾的议论:探春者要早占春景,不怕春寒,醉心畅游,内心自暖!其实,此处含有哲理意蕴:人们莫要负青春,莫畏险阻,早抓时机,以期有所作为。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洞仙歌·雪云散尽》
作者:李元膺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①。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②。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③。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④,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注释】
①见前晁补之《水龙吟》注。
②约略:大概,差不多。颦(pín):皱眉。
③小艳:指柳。疏香:借指梅花。林逋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④韶光:美好的春光,常喻青春年华。
【译文】
雪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放晴。杨柳绽放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梅心,远远地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一年春光最好处,不在繁花浓艳,那梅柳初绽的清艳花朵和疏淡芳香最是娇媚温柔。到了清明时节,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在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讲解】
此词意旨,小序已明言之然借文学意象作婉曲的表达,一唱三叹,令人回味无穷,却惟有词家之长技方能挥洒自如。上片写新春之景,本无奇处,而用"青眼"状柳叶之芽,用"颦轻笑浅"喻梅花之蕊,再用"便"、"更"之类虚词斡旋语气,便化腐朽为神奇,令人玩赏不置。下片完全是说理,谓春之佳处不在繁花似锦,万紫千红这际正是春光将尽之时,应虽有春寒而春意渐盛之日着意赏春,方"无后时之悔"。 揆之此论,可悟盛者已衰这理。然惹谓其纯为哲理词,却又非也。看他纵有韶光易逝之慨,仍欣欣然自斟自唱,流连光景,又何尝有"说理"二字横亘心中,此所以为高。
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隆冬过尽,梅发柳继,词人巧妙地把这季节的消息具体化一个有池塘的宅院里。当雪云刚刚散尽,才放晓晴,杨柳便绽了新芽。柳叶初生,形如媚眼,故云:“杨柳于人便青眼”。人们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处,故曰“青眼”。这两个字状物写情,活用拟人手法,意趣无穷。与柳色“相映远”的,是梅花。“一点梅心”,与前面柳眼的拟人对应,写出梅柳间的关系。
盖柳系新生,梅将告退,所以它不象柳色那样一味地喜悦,而约略有些哀愁,“约略颦轻笑浅”。而这一丝化微笑中几乎看不见的哀愁,又给梅添了无限风韵,故云“更风流多处”梅不柳。
“一年春好处”句,即用韩愈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挽合上片,又开下意:“至莺花烂熳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小艳疏(淡)香”上承柳眼梅心而来,“浓芳”二字则下启“百紫千红”。清明时候,繁花似锦,百紫千红,游众如云。“花正乱”的“乱”字,表其热闹过火,反使人感到“无复新意”,它较之“烂熳”一词更为别致,而稍有贬意。
因为这种极盛局面,实是一种衰微的征兆,故道“已失了春风一半”。这春意阑珊之际,特别使人感到韶光之宝贵。所以,词人篇终申明词旨:“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这里不仅是劝人探春及早,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盖春寒料峭,虽不如春暖花开为人喜爱,但更宜杯酒,而一旦饮得上了脸,也就寒意尽去了。
【作者介绍】
李元膺,东平(今属山东)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详。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据此,元膺当为哲宗、徽宗时人。
http://m.biosite.cn/content/88/26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