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 顾城】顾城之死

发布时间:2016-11-08 点击:

在诗中,而且在生活中,他都偏执地和现实世界保持距离,实行‘自我放逐’;他拒绝(不过也没有准备好应付)‘现实’的‘入侵’。

1987年以后,顾城生活在欧美等国。现实生活和诗的冲突更加尖锐,孩童式的诗意的维持也越发困难。他的诗,呈现了为维护其确立的“姿态”,而变得越来越不自然的特征,悲剧的征象已经显露。

1993年10月,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他杀害了妻子然后自杀。

以上三段引自洪子诚版《当代文学史》。

看书看到这段我的神经终于快绷断了,不得不停下来休息片刻,舒缓紧张的情绪。

看当代文学史其实是很压抑的一件事,几十年的时间压缩成了不厚的一本,不厚的一本却隐含着几十年的腥风血雨。

每一页都可以是一座山。每座山又多布满了荆棘。

顾城的书我借过一本,只看了他的几首诗,之后没再翻阅。确却地说,我喜欢写诗,而不是看。确却地说,谁又真正看得懂谁的诗呢?

扉页有他的照片,苍白的脸庞,清澈的眼神,乍一看,让人觉得这就是个干净稚嫩的孩子。而他又确被称为“童话诗人”,孩童般的心灵,清新自然的笔触,他的世界,一尘不染。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他所建立的理想世界终被世俗湮没。

诗人也是社会人,写诗未尝不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诗人不一定要在心里立起与世俗之间的篱笆,诗人不一定要时常煎熬自己的心灵,诗人不一定要卧轨,不一定要自杀。诗人,其实可以让自己过得很好。

然而他的要求要高的多,不允许任何污染,不容许任何杂质,不想踏入任何一个肮脏的角落。他追求的,是神圣的诗境。

然而世俗终于围困了他,牵绊了他,侵蚀了他,他的登高呐喊变得曲高和寡,他的世外逍遥变得举步维艰,他不得不停下诗的脚步,来整理零乱的现实,他不得不放下对理想的执著,来应付世俗琐碎。

他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了,他疲惫而又无力了,然而,这就是现实。

是的,这就是现实,他得忍受着。

做着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的事,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煎熬?是自由的心灵断了翅膀?梦中的仙境结满了蜘蛛网?

他忍受着,直到忍无可忍。

既然生已了无生趣,不如死而诸事不知。

是想带着她一起逃离这混乱的世界吗?是怕她一个人留在这寂寞的世界吗?还是彻底失望之后对生活的报复?

总之,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也终于离开了这个与他格格不入的世界。

【一代人 顾城】顾城之死

http://m.biosite.cn/content/69/11092-1.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