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过40年】走过40年,陆眼镜之乡丹阳市的自我革命

发布时间:2019-05-08 点击:

        尽管去年已经把眼镜公司生产经营的大部分事务交给儿子处理,64岁的汤龙保依然坚持每天「泡」在公司里,守护着他为之奋斗了40余年的眼镜事业。汤龙保的家乡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丹阳市,拥有眼镜相关企业16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素有「中国眼镜之乡」美誉。丹阳的眼镜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在汤龙保办公室隔壁的会议室内,挂有一幅内容为「改变世界的目光」的中国书法作品。这幅字是汤龙保的最爱,更是一代代丹阳眼镜人的志向。他时常与客人在这幅字下畅谈丹阳眼镜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技术人员从上海、苏州的眼镜厂回到丹阳,开始尝试眼镜制造,汤龙保成为当地眼镜厂的第一批学徒工。「当时的眼镜厂条件非常简陋,五六间房,十几个工人,产品品质主要靠工人目测把关。」回忆起四十多年前在「窝棚眼镜厂」的工作经历,汤龙保至今记忆犹新。

        简陋的生产条件,以及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使得起步阶段的丹阳眼镜业发展举步维艰。1977年时,汤龙保所在的眼镜厂更是几近关门停产。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丹阳眼镜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大小眼镜厂在乡镇、村庄遍地开花,汤龙保所在的眼镜厂也迎来了生机。「原材料购买放开了,有钱就能买到想买的材料,不再受限制。销售更加多元化,百货商店里也能摆摊。」

        然而,好景不长。1986年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物美价廉的外国眼镜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丹阳眼镜业遭受重创,很多眼镜厂被迫关停。「1985年时,我们眼镜厂还有800多名员工,到1992年时,厂里只剩下差不多100多名员工。」汤龙保说。

        1992年,汤龙保在困境中接手企业。也是在这一年,汤龙保下定决心向国外眼镜厂学习,聘请国外专家驻厂指导。「当时,国外眼镜的品质、款式和加工技术都比我们好,这些短板急需补齐。」补齐技术短板的同时,以汤龙保为代表的丹阳眼镜人还大胆开始了向海外进军的步伐。

        从频繁地参加在德国等地举办的国际眼镜展会,到专门派行销人员去世界各地开拓市场,丹阳眼镜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刚开始,很多国外客户根本不知道中国有丹阳这个地方,以为我们是骗子,不敢买我们的眼镜。经过几年市场开拓后,一些国外客户觉得丹阳眼镜的品质还不错,价格又便宜,开始跟我们订货。再后来,随着丹阳眼镜品牌的发展壮大,国外客户开始主动到丹阳与我们合作。」汤龙保说。

        2010年12月,世界眼镜制造巨头法国依视路集团与汤龙保的眼镜企业合资建厂。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汤龙保的万新光学集团如今已经成为亚洲知名的树脂镜片生产企业。

        来自刚果(金夏沙)的卡沙是一名江苏大学的在读博士。出于对眼镜的喜爱,今年2月,他来到江苏丹阳一家眼镜公司实习。品质好、款式多、技术含量高是卡沙对丹阳眼镜的印象。「眼镜市场未来前景广阔,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更多高品质、高科技的时尚眼镜推广到非洲。」卡沙说。

        近年来,随着眼镜行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丹阳眼镜在价格、品质上的优势不断缩小。为应对挑战,丹阳眼镜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开始新一轮「自我革命」。

        今年6月,丹阳天禄眼镜电商有限公司发布了首款骨传导蓝牙眼镜。通过骨传导技术,用户只需戴着眼镜,用手轻轻按下镜腿表面的多功能键即可实现打电话、听音乐。

        一批传统的丹阳眼镜经销商也在寻求变革。来自浙江温州的孙光义,在丹阳做眼镜生意已经24年。去年7月,他大胆地尝试提供个性化、时尚化的眼镜服务,让传统眼镜更加美观,在当地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现在年轻人买眼镜更加关注时尚、款式与用户体验。我们必须重视设计与创意,让丹阳眼镜符合未来发展潮流。」孙光义说。

【我们走过40年】走过40年,陆眼镜之乡丹阳市的自我革命

http://m.biosite.cn/content/109/38412-1.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